随着汽车消费理念的日渐成熟,消费者对于汽车内外饰件色彩的要求也日渐提高。在汽车的使用过程中,内饰件是驾驶者接触最多的汽车零件,所以色差问题会影响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可程度。因此,就需要进行色差的管控。本文介绍了色差仪在汽车内饰件色差检测管理中的应用。
汽车内饰件色差产生原因分析:
1.内饰件材料的影响
汽车整车内饰材料大致分PP、PP、+PE、ABS、PVC、座椅面料等,其中以PP材料所占比例最大,不同材料着色难易程度有所不同,也会产生色差。
2.注塑模具的影响
汽车内饰件大多采用成型工艺,在成型的过程中,一般以注塑工艺为主,如果注塑机存在物料死角等问题,就会导致注塑产品产生色差。
3.原料树脂的影响
原料树脂的热稳定性不同对制品色泽波动带来的影响明显。由于大多数注塑生产厂家本身并不生产塑料母料或色母,如果原材料人库时的检验不够严格,会导致色母的批次色差。
4.色母与母料混合的影响
色母与母料混合不均也会是产品产生色差。这是因为将母料及色母机械混合均匀后,通过下吸料送人料斗时,因静电作用,色母同母料分离,易吸附于料斗壁,这势必造成注塑周期中色母量的改变,从而产生色差。
5.料筒温度的影响
在产品生产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某个加热圈损坏失效或是加热控制部分失控长烧造成料筒温度剧烈变化从而产生色差。
6.注塑工艺调整的影响
调整注塑工艺参数时,如改变注塑温度、注塑压力、注塑周期及色母加人量,可能会产生色差和光泽差异。因局部过热或热分解等因素也会造成色差。
7.色母含量的影响
不同色母随生产的温度或色母量的改变,其产品颜色变化规律是不同的。在采用新色母生产的调色阶段,较难确定这种色母颜色的变化规律,不可能很快地调好色差。
8.内饰件厂家的影响
整车内饰件零件众多,不同的零件大多来自于不同的厂家,不同的厂家原料不同,就会产生色差,即使是同一家原材料分供方,原材料的批次色差控制不够也会导致色差。甚至同一配方都会产生色差。
色差仪用于汽车内饰件色差产生原因分析与色差管理:
汽车内饰件色差是指零件上或者零件与周边零件之间的肉眼可察觉的色感差异。随着汽车消费理念的日渐成熟,消费者对于汽车内外饰件色彩的要求也日渐提高,温馨、舒适的内饰色彩已成为高档汽车的一个亮点,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关注。但装饰外观件的色差匹配问题一直都是各大汽车公司较难解决的问题,由于内饰件是驾驶者接触最多的汽车零件,所以色差问题会影响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可程度。因此如何消除色差,提高内饰件的外观和内在质量的显得日益重要起来。因此,为了定量的对汽车内饰件的色差进行分析,管控产品的颜色品质,就可以使用色差仪。
色差仪在测量汽车内饰件颜色时,为了定量地对颜色进行描述,通常采用CIE表色系统。CIELab表色系统是目前通用的测量物体颜色的色空间之一。在这个表色系统中,L*为明度,+L*为白色方向,-L*为黑色方向。a*,b*为色度坐标,表示色的方向。其中+a*为红色方向,-a*为绿色方向,+b*为黄色方向,-b*为蓝色方向,中心为无当a*b*值增大时,色点远离中心,色饱和度增大色。CIELab表色系统中两个色度值L、a、b样品与L、a、b标准之间的色差可表示为:△E*ab=[(△L*)2+(△a*)2+(△b*)]1/2。式中,△L为正值,样品颜色偏浅,负值样品颜色偏深;△a为正值,样品颜色偏红,负值样品颜色偏绿;△b为正值,样品颜色偏黄,负值样品颜色偏蓝。一般可用△E来评价色差,AE值越小表示色差越小。通过色差仪测量的色度数值,就可对汽车内饰件的色差进行评定。
而对于金属、珠光涂料,通常就需要使用多角度色差仪评价L、a、b颜色效果。多角度色差仪从15°、25°、45°、75°、110°这5个角度精确、客观、完整的评判涂料在不同角度的颜色变化。15°接近镜面反射,颜色受涂料内铝粉排列影响很大。110°为远离镜面反射,可排除大部分铝粉影响,是颜料本身的颜色。所以一般采用25°、45°、75°的色差测量结果作为色差的衡量指标。